2025高端装备智能设计制造运维学术会议
会议简介:
“2025高端装备智能设计制造运维学术会议”旨在汇聚全国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创新者,共同探讨高端装备在智能设计、制造和运维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2025高端装备智能设计制造运维学术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19日12:00开始报到
报到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紫玉御骊酒店大堂
承办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会荣誉主席:石来德
大 会 主 席:卞永明
大会副主席:杨建伟 褚福磊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力 | 陈雪峰 | 冯毅雄 | 何宇平 | |
寇子明 | 李德才 | 李川 | 石涛 | 陶飞 |
田广东 | 王天杨 | 王衍学 | 向家伟 | |
张来斌 | 张兴武 | 赵丁选 | 赵德尊 | |
赵立斌 |
主 任:王衍学
副主任:李大伟 姚德臣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建丽 | 傅景泉 | 高蕾 | 蒋会明 | 李欣 |
李文超 | 刘书青 | 吕文瀚 | 刘晓龙 | 王金海 |
王晓晶 | 王凯晖 | 王宁 | 万璟瑶 | 谢贻东 |
邢金朵 | 姚家驰 | 张艳娟 | 赵世梁 | 周庆辉 |
会议安排 | ||
9月19日(星期五) | 下午 | 报到 |
9月20日(星期六) | 上午 |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
下午 | 大会报告 | |
9月21日(星期日) | 上午 | 分论坛报告 |
下午 | 离会 | |
四、特邀嘉宾
|
|
教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
浙江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五、专家报告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报告题目 |
1 | 焦宗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院士 | 航空机载机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 |
2 | 谭建荣 | 浙江大学 | 院士 | 院士报告 |
3 | 燕山大学 | 教授 | 智能悬挂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
4 | 卞永明 | 同济大学 | 教授 | 新型建造模式与建设机器人 |
5 | 李德才 | 清华大学 | 教授 | 磁性液体在密封、减振和传感领域的创新研究及应用 |
6 | 温广瑞 | 西安交通大学 | 教授 | 基于阵列涡流的涡轮叶片微小缺陷检测 |
7 | 冯毅雄 | 浙江大学 | 教授 | 新一代核电装备全域数字底座与价值链质控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
8 | 徐格宁 | 太原科技大学 | 教授 | 起重机械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关键技术进展 |
9 | 何宇平 |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oad Vehicle Design | ||
10 | 宋银灏 | 广联达数字建筑研究院 | 教授 | 智能建造多模态人机协同关键技术与装备 |
11 | 刘威 | 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 | 教授 | 探索现场工业化建造——系列施工作业集成平台技术(CIP)的发展与展望 |
12 | 王衍学 | 北京建筑大学 | 教授 | “深耕机电融合,赋能智慧城建,服务首都建设,培育机械英才”:北京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实践 |
21号分论坛报告
分论坛1:智能设计与绿色设计(主席:魏喆 胡炳涛)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肖蜜 | 华中科技大学 | 先进结构跨尺度拓扑优化设计 |
2 | 李磊 | 合肥工业大学 | 电磁辅助的大尺寸高精密成形装备设计与控制 |
3 | 巩浩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性能孪生的两反光学系统装配工艺优化与系统实现 |
4 | 姜蔚蔚 | 北京邮电大学 |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边缘智能 |
5 | 宋俊杰 | 浙江大学 | 核电取水梯级过滤系统仿真与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
6 | 袁沛生 | 北京建筑大学 | Selection of Green Product Design Schemes Oriented by Smart Manufacturing Under Uncertainty |
分论坛2:轨道车辆运行安全保障与预测性维护(主席:易彩 王田天)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付云骁 | 中车研究院 | 中车人工智能建设实践分享 | |
2 | Abbas Ajorkar | 安大略理工大学 | Highway Decision Making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a Multi Trailer Articulated Heavy Vehicle |
3 | 李盾 | 清华大学 | 工业大模型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
4 | 朱明 | 中车研究院 | 时间序列大模型驱动的旋转机械智能运维:故障辨识与预警实践探索 |
5 | 张小振 | 中南大学 | 变温环境轨道车辆结构裂纹损伤诊断研究 |
6 | 潘彦龙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动力学仿真与试验数据联合驱动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7 | 曹志威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轨道病害检测研究 |
8 | 王金海 | 北京建筑大学 | 智能驱动的轨道交通车辆轮轨力间接测量方法 |
分论坛3:建筑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新技术 (主席:刘晓超 沈伟)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孙辉 |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电控液压系统及零部件研发 |
2 | 沈刚 | 安徽理工大学 | 基于挖掘机能量回收的液压混合动力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 |
3 | 刘晓超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行器电液作动新技术 |
4 | 王昕 | 吉林大学 | 数字液压控制技术原理及应用 |
5 | 尹方龙 | 北京工业大学 | 海水液压传动关键技术及应用 |
| 6 | 丁海港 | 中国矿业大学 | 高压大流量高精度数字多路阀关键技术 |
7 | 仉志强 | 太原科技大学 | 工程机械电液系统节能技术 |
分论坛4: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主席:刘从虎 田广东)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王康 | 浙江大学 | AI赋能的增材制造多域优化设计 |
2 | 戚庆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数字孪生车间构建及信息物理融合研究 |
3 | 张洪浩 | 山东大学 | 高速列车轻质吸能结构耐撞性设计与优化研究 |
4 | 张书洋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 | 面向在轨服务与维护的智能制造发展综述 |
5 | 袁刚 | 南京农业大学 | 面向工业5.0的退役动力电池包人机协同拆解规划 |
6 | 孙靖超 | 大工星派仿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混合数字孪生的起重机远程指挥解决方案 |
7 | 刘富 | 北京印刷学院 | 高端胶印机故障诊断的稳健多粒度信息融合网络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陈力 | 同济大学 | 大型工程结构同步施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及应用 |
2 | 魏一 | 大连海事大学 | 氢能在水上载运装备的应用研究 |
3 | 郝忠献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智能控制与装备研究所 | 采油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
4 | 郭振坤 | 北京建筑大学 | Energy Harvesting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of a Piezoelectric Diatomic Sandwich Beam Shunted to SECE and SSDI Circuits |
5 | 刘德鹏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基于逆有限元法的浮式风机塔筒结构健康监测 |
6 | 张艳娟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全域有效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
分论坛6:高端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1)(主席:袁静 赵德尊)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向家伟 | 温州大学 | 动力学模型驱动的RV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 |
2 | 李学艺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语言模型赋能的高端装备部件故障诊断与运维 |
3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聚集型时频分析理论 | |
4 | 张光耀 | 清华大学 | 复杂时变工况下阶次检验增强的高端装备传动部件故障量化诊断研究 |
5 | 高帆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复杂工况下重型装备早期故障征兆感知及健康管理 |
6 | 马朝永 | 基于优化滤波器系数改进ME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 |
7 | 王福金 | 西安交通大学 | 双通路混合特征驱动的锂离子电池跨域SOH估计 |
8 | 汤涛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航空装备转子系统“裂纹-碰摩”复合故障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 |
9 | 钱寒路 | 上海理工大学 | 基于多尺度VMD分解的多指标自适应聚类故障特征提取 |
分论坛7:高端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2)(主席:王永华、姚宗伟)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