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详情

聚焦技术转化 赋能产业升级——工程机械数字化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长沙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10-18
浏览次数:39

2025年10月13日至17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承办的“工程机械数字化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次高研班是由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批准实施的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聚焦工程机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成果转化,旨在提升学员在智能制造、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奔涌,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破局发展、抢占先机的核心引擎。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跑的跨越,建成全球最大的塔机、移动式起重机等智能制造生产线,但技术成果“沉睡实验室”、与企业实际需求“错位”、转移转化“堵点”难通等问题,仍在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正是为破解这些痛点,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精心组织本次研修班,聚焦“数字化技术”与“技术转移转化”双核心,结合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为学员提供系统化、实战化的学习平台为行业培育懂技术、善转化、能落地的复合型人才。

高研班合影-卞.jpg

课程分为“工程机械数字化技术”与“转移转化实务”两大模块,内容涵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虚拟孪生、传感技术、电动化控制、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以及技术经理人素养能力提升、谈判实务、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技术转移转化实务;授课专家团队均是行业内的“实战派”与“权威者”政策与前沿并重技术与转化同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员搭建起体系完整、内容务实“实战赋能矩阵”。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卞永明教授、秘书长周贤彪先生、副秘书长陈力教授出席了研修班并与学员充分交流,周贤彪秘书长主持了开班仪式。

12-王建伟授课-正面2.jpg

王建伟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副会长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王建伟先生工程机械数字化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工作建议授课,围绕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解读国家战略与产业路径。系统阐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强调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实现服务化延伸的核心手段,尤其对工程机械等复杂制造业至关重要。提出“12345”推进体系,即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提升客户服务与数据决策两类能力,推动战略、组织、业务三大变革,并围绕设备上云、模式创新等场景分阶段落实。课程强调,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企业战略、组织与文化全面重塑的系统工程。

7-卞永明授课-正面.jpg

卞永明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理事长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卞永明教授新型计算模式与建设机器人授课,探讨智能建造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创新。强调土木行业必须从传统施工转向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建造,核心在于施工工艺变革驱动装备创新工程机械面临重载、低速、高精度及复杂现场环境的极端要求,需具备强动力、高可靠性与精准控制能力。卞教授指出土木工程与机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尚未破局,呼吁建立跨领域协同的工艺标准与设计体系,推动行业从“艺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制造”。强调,只有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工艺研究并构建统一技术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产业愿景。

11-吴寿仁授课-正面2.jpg

吴寿仁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主任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寿仁先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导读及案例分析》授课。系统梳理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与实践要点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1234567”概括法律精髓,结合高校相关案例,进行转化实践与案例剖析强调需通过赋权改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组合拳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保障技术经理人的收益机制与职业发展。课程帮助从业人员深入理解政策工具,提升成果转化的合规性与实效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曾光授课-提问.jpg

曾光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光博士《为工程机械赋能的数字化技术》课,系统阐述了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剖析了行业“多品种、小批量、高强度、恶劣工况”等核心痛点,指出数字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核心路径是构建打通“端到端”全价值链的、基于云原生架构的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他强调,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深刻的管理变革,需要将标准化、精益化作为基础,并最终通过统一的数据治理,打破系统孤岛,实现全流程协同。

2-司现锋授课-正面.jpg

司现锋  达索系统工业 装备行业总监 

达索系统工业装备行业总监司现锋先生虚拟孪生技术发展及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授课阐述了虚拟孪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深度应用。指出真正的工业级虚拟孪生不同于游戏模型,它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与工业软件,实现对物理实体的高保真数字化映射。虚拟孪生技术能带来三大变革:一是重构研发模式,二是赋能智能生产,三是创新商业模式,是驱动工程机械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的核心引擎。

4-王维忠授课-正面.jpg

王维忠  湖南启泰传感科技公司 总经理

湖南启泰传感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维忠先生《数字化的基础-传感技术发展概况》授课,课程阐述了传感技术作为数字化世界基石的核心地位,指出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技术并列为现代信息三大支柱,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键枢纽,负责信息的感知、获取与转换。核心梳理了传感器的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其多样化的分类与应用并分析了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6-张平化授课-正面.jpg

张平化  苏州凡己科技公司 总工程师

苏州凡己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张平化博士《工程机械电动化之控制技术》授课。经济性(使用成本降低)与技术成熟(三电系统成本下降)是工程机械电动化主要驱动力。电动化的未来方向是与智能化、互联化深度融合,推动无人操作、安全监控与能效优化,实现工程机械全场景绿色低碳与高效作业。报告认为,中国在电动工程机械领域具备市场与产业链优势,未来五年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技术迭代。

3-张燕授课-正面.jpg

张燕  湖南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 理事长

湖南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理事长张燕女士AI赋能技术经理人+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授课。课程介绍了技术经理人的价值与商业模式,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揭示,技术经理人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及科学家在合规前提下,通过研发体系重构、知识产权布局、财税优化及政策资源对接,实现降本增效、获取融资及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变革这一行业,通过AI工具可实现政策匹配、报告生成、立项辅导等工作的智能化与高效化,赋能技术经理人拓展服务能力与边界

5-王凯授课-正面2.jpg

王凯  陕西技术经理人协会 秘书长

陕西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王凯先生《技术经理人职业知识与能力体系》授课,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概念技术经理人的角色与能力转化模式与盈利路径及政策支持与职业发展,梳理各地技术经理人认定、职称评审及人才激励政策,鼓励通过会、平台构建行业生态,推动队伍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课程旨在提升技术经理人职业素养实战能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

8-鲍悦华授课-正面1.jpg

鲍悦华  上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上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鲍悦华教授就《技术转移谈判实务》《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解读》授课。《技术转移谈判实务》课程围绕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核心能力——谈判能力展开强调谈判不仅是交流技巧,更是信息处理、策略制定与心理博弈的综合体现。《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解读》课程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种实践模式展开,结合知名高校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介绍了依托学科生态圈的知识溢出模式、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服务模式、师生创新创业模式,以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四技服务”重点分析了企业技术需求的类型,提出通过“诊断式需求采集”精准界定问题,并借助专业团队实现高效匹配。为技术经纪人提供实操参考,推动科技成果更高效地对接产业需求。

10-杨新伟授课-正面.jpg

杨新伟 网易灵动总经理

网易灵动总经理杨新伟先生以《工程机械无人驾驶技术》为题目进行了案例分享,展示AI与机器人技术在工程场景的落地案例。

10.16-实地实训-时代新材合影.jpg10.16-实地实训-时代新材参观4.jpg

株洲时代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实训

10.16-实地实训-中联重科-会议室合影2.jpg10.16-实地实训-中联重科-合影(1).png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实训

课程还安排了株洲时代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实训。深入了解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与新材料研发的前沿实践。中科云谷副总经理杨辉博士现场向学员分享了《新数字技术赋能装备制造行业》的行业实践。

为期五天的研修班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实地实训等多元形式,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纷纷表示,课程精准对接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专家授课既有宏观战略指引,又有微观实操细节,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了清晰路径。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培养了一批数字化转型骨干人才,更搭建起“技术-产业-应用” 的协同桥梁,将有力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图片
学员精彩分享
图片

学员交流-马丽英(1).jpg学员交流-彭高文2(1).jpg学员交流-龙果锐(1).jpg

上下滑动查看

马丽英  重庆交通大学 工程装备与控制系系主任

本次培训为期五天,围绕工程机械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展开,内容内容涵盖了行业前沿技术、数字化转型路径、智能化系统集成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等多个维度,既有宏观政策解读,也有关键技术的深入讲解。请允许我以三个感谢来描述此次培训的整体感受。

第一,本次培训能够高质量完成,离不开学会的精心策划与组织。

整合资源,邀请工程机械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骨干,为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搭建高校平台,从专题授课到头部标杆企业参观学习,再到现场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知识的快速吸收与思考碰撞;在培训结束后仍保持资源共享渠道,为学员提供后续的技术咨询和案例研讨,这种持续的关注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此,我向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学会的精心组织和倾情陪伴,以及为行业人才培养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第二,本次培训能够高质量完成,离不开专家企业的无私授课与分享。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授课,不仅为我们深刻剖析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痛点以及趋势,还指明工程机械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提供工程机械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结合关键技术和典型实践案例道出工程机械数字化转型的伟大愿景。谆谆教导,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中科云谷和株洲时代新材的参观交流,更是让人深切感受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与发展,为之震惊、震撼,更加振奋。

在此,向各位领导学者和企业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您们的无私分享和行业贡献,提振工程机械士气,令人动容。

第三,本次培训能够高质量完成,离不开各位学员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本次培训,五十名学员地域来至全国各地。最远的来自新疆,乘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几经辗转来参加培训;近的长沙本地,驾车几十分钟来到现场;学员年龄大的八十多岁高龄,年龄小的三十岁不到;学员身份从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技术骨干到高校的教授教师。大家相聚课堂,求知若渴,认真学习,积极研讨。这份坚持和努力,不正是工程机械人踏实肯干、敬业务实、持续拓展、勇于担当的写照吗?

在此,我向地域广阔、身份各异、年龄悬殊的全体学员致以最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您们的不懈努力和认真坚持,让我们看到行业的希望,令人感佩。

个人收获与思考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系统学习,我掌握了数字化评估指标(设备感知、数据采集与处理、协同共享等)以及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路径,为后续科研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

二是创新意识提升:培训中多次强调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我认识到只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才能保持行业竞争力。

三是应用视野拓宽:从“数字孪生”到“远程遥控”,从“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到“智能运维平台”,我看到了数字化技术在施工现场、租赁管理、后市场服务等全链条的落地可能,激发了将所学用于实际项目的强烈愿望。

关于对行业的展望与承诺

科研成果转化:我计划在下一阶段的科研中,围绕“工程机械数字化运维”和“工程机械电液系统”等开展课题研究,争取在高水平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

推动校企合作:利用本次培训建立的联系,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将实验室的技术原型快速推向现场应用,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持续学习拓展:正如培训中所强调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更新迅速,我将坚持学习最新的算法、平台和标准,保持技术前沿的敏感度。

本次培训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工程机械数字化”的大潮已扑面而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重托。让我们乘着学会“厚德载物”的关怀、包容、扶持和托举之东风,驾着我们自己“自强不息”的小船,扬帆远航。让工程机械数字化技术开出转型之繁花,结出落地之硕果。


上下滑动查看

彭高文  湖南超鹰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非常开心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研修,非常感谢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精心的组织和周到的安排,让我认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非常感谢每一位老师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马上能学以致用。

      学完以后,我们同学一致认为,以后不能让我“白嫖”了,说要当我技术经理人,技术要收费了。这个很好,我觉得确实不能老“白嫖”他们的技术,也感觉不好意思,没付费的技术不一定是好技术,我愿意付费,因为我觉得踏实,当然,我更愿意实践鲍老师课上说的“零元购”。

      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工地无人化港口无人化车间无人化农牧无人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我们就需要很多的技术,这次老师教的不是传感技术虚拟仿真智慧管理等技术都非常实用,也需要很多的技术经理人。

      我们公司80%的业务都来自线上,20%来自大家的相互介绍。很多朋友都是因为新媒体结缘,新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推介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知道了解找到认可我们技术经理人。好的产品一定记得找学会组织,或者找技术经理人。

      最后祝学会领导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

龙果锐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艺装备部副经理

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高研班的学习,收获颇丰。我们是工程设计行业,我们整个供应链上的一环,都应该要考虑怎样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同学们都是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以及施工企业,与工程机械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设计企业是帮助工程机械的生产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我也在思考在工程设计行业可以往下去往上去拓展,开展技术经理人的一些业务,包括成果转化转移之类。

    我的几点思考第一是在设计手段上工程设计方面已经开始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即BIM设计,目前的软件都是国外的,设计还是有一些局限性,在工程以及房屋建筑三维设计,而在工业板块最重要的是产线及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如像某企业高机的生产线,在最方案设计时,便完成了一整条数字化的产线模拟,包括空、地协同物流的规划。厂房的管线、门窗很多,物流积放链要避免与其他设备的碰撞。这就需要对行业先进的生产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及进行前期的组织优化,使它的生产效率在物流组织上最顺畅,最大化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就是对于数字化转移方面的拓展。工程设计单位可以利用丰富的多行业的先进知识先进技术把它转移到其他行业里面去。程控行车港口的自动化吊装用到了冶金行业,对加热以后的锭子进行自动化的吊装、转运,解决了现有人工作业现场条件恶劣、库存管理粗放混乱的痛点,也是行业首例方案本次研修过程中我也思考,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转移,让业主与非标设计厂家签订技术联合开发合同。

高研班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各行业的人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流,促进各个行业先进技术的交流和转换。


分支机构
  •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机械南馆301室(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办公室),200092
  • 电话:021-65985015
  • 学会办公室:ccms@tongji.ed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专家申请
专家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领域*
专家信息表*
上传附件
取消 提交